/ 講古說書

2023年01月17日 116

于謙-土木堡之變、京師保衛戰的大明守護者


說到史上最戲劇性的俘虜皇帝事件
莫過於明英宗朱祁鎮的『土木堡之變』
戲劇性的結局,卻換來一位含冤忠臣的終局
就是人稱明朝岳飛的 --- 于謙

西元1435年,明宣宗朱瞻基死後,年僅8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即位
西元1449年(正統十四年),北方瓦剌頭目馬哈木死後
繼任者大舉南侵,朱祁鎮想效法曾祖朱棣與老爸朱瞻基
以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,怎料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
明軍「死者數十萬」,朱祁鎮被俘虜,附和英宗的太監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痛毆錘殺
樊忠殺死王振前曰:「吾為天下誅此賊!」以所持棰擊殺王振,力圖突圍,殺數十人後戰死。
史稱『土木堡之變』。隨後,也先挾持朱祁鎮南下,打算進攻北京,孫太后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。
九月初,群臣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,以安人心,孫太后准議,
朱祁鈺即皇帝位為景泰帝,尊英宗為太上皇。

明軍戰敗,朱祁鎮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師,舉朝震恐
孫太后召集朝臣商議戰守大計
主張抵抗的兵部侍郎于謙則力陳:「京師天下根本,一動則大事去矣」。
並以宋朝南遷的故事為例反對遷都。稱:「言南遷者,可斬也」。
吏部尚書王直、內閣大學士陳循等人都贊同于謙,最後廷議乃決定固守北京。
于謙整軍備戰,並選撥新進將領操練軍兵,並命令邊防部隊加緊修固沿邊大小關隘。
完成了著名的『京師保衛戰

京師保衛戰明軍獲勝,使明朝度過了一次嚴重的危機。
也先見所俘的朱祁鎮失去利用價值,乃遣使與明朝議和
並答應釋放朱祁鎮返京,與明朝恢復朝貢貿易關係。
但朱祁鈺慮及皇位不保,不願接回英宗,最後在于謙的勸說下,應允講和,接回朱祁鎮。
太上皇朱祁鎮回宮後隨即被軟禁,與不願放棄帝位的景帝朱祁鈺關係緊張,
後來終於引發『奪門之變』。


奪門之變後,朱祁鎮開始清算擁朱祁鈺為帝的人
于謙自然成為人選之一,但當錦衣衛上門抄家時,
家裡沒有多餘財物,只有正室的大鎖很堅固。
打開一看,只是皇上賜給的蟒衣、劍器,觀者無不嘆息不己。
他去世後,指揮朵兒,本是曹吉祥部下,用酒祭祀于謙行刑之地,悲痛哭泣。
曹吉祥發怒而揍打他,次日後他仍然祭奠如故。都督同知陳逵為于謙的忠義所感,收斂其屍體埋葬。
第二年,歸葬在杭州。皇太后起初不知于謙死事,當聽聞後哀傷歎氣數日,英宗之後亦感到後悔。


于謙從小學習刻苦,志向遠大。相傳有一天,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,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。
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,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,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。
他深有感觸,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《石灰吟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。
於是,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,更是他人生的追求。

 

  《石灰吟》
千錘萬擊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閒。
粉骨碎身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

 

為官一生清廉自守的能臣,如此死法,令人不勝唏噓
大明帝國若非『于謙』恐怕早已滅亡了,而這位英雄的大義仍流傳於後世。

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

標籤: #歷史 , #明代